学院简介
合肥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为顺应数字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趋势而着力建设的特色学院。学院植根于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基因与国家级科学中心的科研沃土,前瞻性地认识到人工智能(AI)技术为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带来的革命性机遇,确立了“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环境科技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在立足环境科学科学内涵,着力布局“环境AI”前沿交叉领域,将高度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智慧水务与水环境AI治理,利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对流域水质的精准预测与溯源模型,实现对水系统的全域感知和智能调控。二是湖泊碳中和与生态价值评估,聚焦于湖泊生态系统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独特作用,建立湖泊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的AI模型,利用AI进行精准核算和价值挖掘。三是环境大数据与生态智能感知,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处理遥感影像,实现生态系统动态(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污染物迁移等)的自动解译与监测。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彻底打破传统环境学科的培养壁垒,构建了独特的“环境基石+AI内核+项目实践”的三维育人体系,将开设《环境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在环境中的应用》、《智慧环保技术与系统》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数据科学编程能力和AI模型构建能力。学院大力将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学生从低年级起即可进入科研团队,参与真实课题,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其跨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学院与众多智慧环保科技企业建立了深度产教融合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线实战场景,确保其毕业即能胜任环境AI算法工程师、智慧环保系统架构师、环境数据分析师等新兴高端岗位。
现任领导
学院副院长
盛茂银,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现为《植物研究》青年编委、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模拟专委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位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贵州省普通高等院校科技拔尖人才计划。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重点项目等5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42篇,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级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授权专利15项。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
面向国家“数字中国”和“绿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工科交叉专业。它打破了传统环境科学的界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旨在培养能够运用先进计算智能手段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军型高端人才。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核心理论知识,更重视培养其利用AI技术进行环境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和决策的能力,为环境治理提供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能:系统掌握环境系统过程、环境污染机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核心知识。熟练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AI算法,以及Python、R等编程语言。精通利用AI技术对环境大数据(遥感、传感器、模型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预警和可视化。
主要课程:课程体系采用“环境科学基础+AI核心技术+交叉融合应用”的模块化结构:1)环境科学基础模块: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2)人工智能技术模块: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3)交叉融合应用模块(专业特色课程):环境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环境遥感与智能解译、智慧水务与水环境模型、大气污染智能溯源与预报、“AI+”固废与土壤环境管理、环境物联网(IoT)技术。
就业方向:1)高科技环保企业:环境大数据服务商、智慧水务公司、环境监测仪器公司。2)政府与事业单位: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环境监测中心站,从事智慧环保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3)互联网与科技巨头:互联官网与科技巨头的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碳中和等业务部门。4)金融与咨询机构:环境风险评估、绿色金融、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分析等领域的数据分析师。5)科研深造:前往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环境信息学、计算可持续发展等前沿交叉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师资队伍
学院专兼职教职工总数:12人,其中教授3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具有海外背景教师2人。省级以上人才2人。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6项。